位置: > 为民服务 > 粮食购销 >

河南粮食市场7月份价格分析

来源: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有限公司 关注: 时间:2025-08-08 15:20

小麦

市场行情综述

7月份,小麦市场购销处于相对平缓期,价格运行上有压力、下有支撑。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持续发力,有效发挥政策托底功能,稳定市场价格。整体消费表现低迷,市场情绪偏悲观,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多以随用随采为主。预计短期内市场供需仍将处于宽松状态,小麦市场运行将继续保持稳定。

市场供需情况

7月份,国内小麦市场延续“供强需弱、政策支持”态势,市场价格围绕最低收购价窄幅整理。一方面,最低收购价政策持续加码,截至7月底,河南、安徽、河北三省已启动超过500个最低收购价收购库点,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引导市场购销,支撑市场价格。另一方面,面粉消费正处于季节性淡季,饲料企业采购节奏相比新麦上市初期也有所放缓。此外,当前区域间小麦价格差异并不明显,贸易商因购销利润空间有限,其采购热情也出现明显下降。7月中旬后,北方进入汛期,湿热环境对小麦及其加工产品的储存构成挑战部分贸易商和企业选择加快出库降低采购,以避免储存成本上升及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的经营风险。进口方面,6月份进口小麦35万吨,月环比减少37.2%,同比减少70.6%。2025 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96 万吨,同比减少78.9%。6 月国内新季小麦大量上市,优质麦市场供应充足,且品质处于近年来较好水平,进口需求有所下降。价格方面,监测显示,截至7月30日,河北石家庄地区普通小麦进厂均价为2440元/吨,与月初持平;山东济南地区为2450元/吨,下跌1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为2430元/吨,下跌10元/吨;商丘地区为2430元/吨,与月初持平;江苏徐州地区为2440元/吨,下跌2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为2440元/吨,与月初持平。

面粉麸皮情况

7月份,国内面粉市场价格整体平稳。盛夏炎热潮湿,居民主食消费减少,叠加学校放假、终端集团性消费减少,粉企及下游经销商维持低库存运转。与此同时,高温多雨环境下,面粉储存难度增加,企业加大清仓出货力度,使得面粉市场供给更显充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7月30日,受调查面粉企业开机率40%,月环比持平。同期,华北黄淮制粉企业平均理论制粉利润-21。其中,河北石家庄-8.5元/吨,山东济南-50元/吨,河南郑州-5.2元/吨。监测显示制粉利润减亏主要得益于小麦原料成本下降和麸皮价格持续高位。面粉价格方面,监测显示,截至7月30日,河北石家庄粉厂面粉出厂价为2720元/吨,山东济南为2680元/吨,江苏徐州为2680元/吨,安徽宿州为2680元/吨,均与月初持平;河南郑州为2700元/吨,较月初上涨20元/吨;商丘为2670元/吨,下跌20元/吨。

7月份,国内麸皮市场价格延续偏强运行态势。一方面,面粉消费处于淡季,粉企开机率维持低位,麸皮产量有限。另一方面,夏季水产养殖旺季与7月蘑菇菌业用麸高峰期叠加,市场需求显著增加,使得麸皮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然而,随着麸皮价格攀升至高位,加之北方地区进入汛期,粉企加快麸皮销售节奏,以避免库存因天气因素受损,这一定程度上对麸皮价格继续强势上涨形成了遏制。价格监测显示,截至7月30日,河北石家庄麸皮出厂价格为1950元/吨,较月初上涨70元/吨;山东济南为1940元/吨,上涨60元/吨;河南郑州为1870元/吨,上涨80元/吨;商丘为1970元/吨,上涨360元/吨;江苏徐州为1990元/吨,上涨70元/吨;安徽宿州为2000元/吨,上涨60元/吨。

后市预测

最低收购价政策持续加码,麦价底部支撑有力。与此同时,面粉消费短期难有改善,粉企经过前期持续收购也已建立适度库存,因此预计小麦市场短期内将维持稳定运行。然而,进入8月中旬后,随着大中专院校的陆续开学以及双节前备货需求增加,面粉销售将逐步回暖,小麦市场需求也将阶段性提升。

玉米

市场行情综述

7月份,玉米市场多空博弈频繁,价格高位震荡整理。进口玉米持续拍卖,春玉米上市增多,市场心态逐渐转变,谨慎情绪渐成主流。持粮主体售粮意愿上升,逢高出货积极,市场供应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养殖利润维持普通水平,深加工持续亏损,用粮企业大规模补库动力不足,采购心态谨慎。

监测显示,截至7月末,河南焦作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2430元/吨,较月初下跌70元/吨;山东寿光2480元/吨,与月初持平;河北秦皇岛2400元/吨,上涨50元/吨;锦州港主流收购价2280-2310元/吨,下跌40元/吨;蛇口港二等玉米报价2410-2430元/吨,下跌50元/吨。

市场供应情况

7月份,玉米市场进入传统青黄不接期,产区玉米余量同比明显偏少,企业玉米库存低于往年,成本推动叠加供应减少对玉米价格带来较强支撑。不过随着进口玉米持续投放及南方春玉米上市,市场预期转变,部分主体逢高出货。此外,新季玉米上市临近各级储备轮换玉米投放加快补充市场供应。截至7月末,本年度共进行九次进口玉米拍卖,年初至今累计投放229.5万吨,成交105.4万吨,成交率46%。本月,北方港口玉米库存持续下降、发货减少,南方港口内贸玉米到船数量持续减少,玉米库存继续下降。进口方面,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5年6月玉米进口16万吨,同比减少82.7%,1-6月进口玉米总量79万吨,同比减少92.8%。1-6月中国进口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累计1002万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2337万吨。

市场需求情况

夏季是猪肉消费的传统淡季,气温较高,居民猪肉消费需求相对减少,市场消化能力有限。与此同时,禽肉、水产等替代品供应充足且价格相对较低,分流猪肉消费需求。7月份,生猪市场延续弱势运行。据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7月31日,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4.21元/公斤,较月初下跌0.46元/公斤;内三元13.81元/公斤,均较月初下跌0.49元/公斤。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0.1%。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7%,处于绿色区域。生猪存栏42447万头,环比增长1.7%,同比增长2.2%。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监测,2025年6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767万吨,环比下降0.1%,同比增长6.6%。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6.3%,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当前,华北、黄淮部分区域玉米价格已高于小麦价格,形成显著的比价优势,饲料企业进一步增加小麦替代使用比例,尤其是长江沿线销区饲料企业正逐步扩大小麦采购规模。深加工方面,企业经营利润持续亏损,部分企业进入停产检修或限产状态,深加工企业开机率整体处于偏低水平,对原粮消耗能力有限,企业采购积极性偏淡。7月份,玉米淀粉行业开机较往年有明显的下滑。Mysteel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玉米淀粉周度平均开机58.32%,较去年同比下降6.18%。总产量为904.71万吨,同比下滑80.8万吨,同比下滑8.19%。目前,下游需求持续疲软,以及受到木薯淀粉、小麦淀粉的替代影响,玉米淀粉涨幅明显滞后于原料,企业被迫采取减产检修方式缓解压力。

 后期走势预测

玉米市场青黄不接,贸易商库存持续降低,但随着进口玉米拍卖持续进行,轮换粮出库量的增加,供应趋紧现象略有缓解。八月份随着春玉米上市的增多,双向轮换以及进口拍卖的出库,玉米供应逐渐趋向宽松。而且小麦替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供应缺口。需求方面,进入8月后,深加工陆续复工,带动玉米消耗止跌回升;但是考虑到生猪产能调控对于消费的抑制效应,短期需求难有较大提升。

稻谷

市场行情综述

进入7月,大中院校陆续放假,集团性消费有所减少,大米终端需求更显疲软。正值暑期,高温高湿天气不利储存,贸易商和加工企业采购备货意愿受限,开机率处于低位,终端大米消费维持清淡,市场成交有限。稻谷供给以储备轮出为主,依质论价,尤其是中低品质粮源成交有限。正值早稻集中上市期,市场主体注意力转移,主产区中晚籼稻市场购销平稳偏弱,稻米价格保持稳定。

市场需求情况

当前正处于早稻集中上市时期,市场注意力有所转移,加上今年大米市场需求持续清淡,传统经销商的备货意愿明显下降。尤其是暑期气温高,大米保管难度大,市场主体多以销定采,米企开机率保持低位,市场“稻强米弱”特征明显。受稻谷原粮成本回落、低价进口大米冲击等因素影响,大米价格稳中有落。东北稻米市场购销清淡,供给总体充足,以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和地方储备稻谷轮出为主,需求则维持传统淡季的疲软态势,走货量有限。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早籼稻:湖南长沙262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40元/吨;广东广州286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50元/吨;江西南昌263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70元/吨;湖北武汉266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40元/吨;安徽合肥263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70元/吨;福建福州285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00元/吨。中晚籼稻:湖南长沙普通中等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为2640元/吨,广东广州3030元/吨,江西南昌2640元/吨,安徽合肥2660元/吨,均与上月末持平;湖北武汉274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0元/吨;河南信阳2500元/吨,均与上月末持平;粳稻方面:黑龙江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格2720元/吨,吉林长春2940元/吨,辽宁沈阳2920元/吨,安徽合肥2980元/吨,均与上月末持平;江苏南京普通粳稻295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5元/吨。

截至7月末,早籼米:湖南长沙早籼米370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60元/吨;广东广州384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60元/吨;江西南昌370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00元/吨;湖北武汉372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20元/吨;安徽芜湖372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20元/吨;福建福州3800元/吨,与上月末持平。晚籼米:江西南昌晚籼米出厂价3900元/吨,广东广州4400元/吨,福建福州4440元/吨,湖北武汉4020元/吨,均与上月末持平;河南信阳3870元/吨,上涨20元/吨;湖南长沙3820元/吨,下跌20元/吨。粳米方面:黑龙江圆粒粳米出厂价3725元/吨,较上月末下跌5元/吨;吉林长春普通粳米4360元/吨,江苏南京3960元/吨,均与上月末持平;安徽合肥3920元/吨,上涨40元/吨。

国际大米情况

进口大米价格优势刺激了我国大米进口需求回升,叠加上半年国产稻谷青黄不接,进口量同比显著增加。2025年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同比减少,但大米进口逆势增加明显。1-6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6276万吨,同比减少25.4%;累计进口谷物1202万吨,同比减少65.1%。但1-6月累计进口大米145万吨,同比增长97.4%;截至6月底,2024/25年度共进口大米213万吨,同比增长74.1%。监测显示,截至7月末,泰国5%破碎率大米的FOB报价为396美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0美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的FOB报价为383美元/吨,较上月末下跌2美元/吨;印度5%破碎率大米的FOB报价为381美元/吨,与上月末持平。

早稻生产情况及建议

早稻是我国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二季。7月中旬报道,9个主产省份早稻正陆续成熟,由南向北开镰收获。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主产省份统筹产粮大县奖励等项目资金,支持关键措施落实,全国早稻集中育秧占比达4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当前全国早稻收获已过三成,进度同比略快。早稻收获期间,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较多,为减少稻穗发芽减产、霉变损失,各主产区加大抢收、烘干等服务保障力度。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今年全省早稻收获完成近六成,晚稻移栽同步展开。相较于去年,今年早稻成熟期整体提前近一周,为全年粮食丰产赢得主动。

中央气象台消息,7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温高雨少,出现高温叠加干旱风险较高,影响一季稻穗分化、造成棉花蕾铃脱落率增加,注意做好科学用水调度、适时灌溉调温,防范高温干旱的不利影响。江南双季稻区有阶段性高温,早稻灌浆和晚稻育秧存在高温热害风险;华南中西部降水偏多,早稻收晒可能短暂受阻;注意以水调温防范高温热害,并利用晴好天气抢收成熟早稻。西南地区南部可能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低洼农田渍涝风险高,注意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作物稳健生长。

后市预测

受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影响,国内大米市场或将面临短期调整,但长期来看,随着国产稻谷供应逐步恢复,价格有望趋于稳定。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河南粮食市场8月份价格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2014 新乡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lsj.xinxiang.gov.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12120号
地址:新乡市胜利南街111号 电话:0373-2176836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7000009 豫公网安备41070302000150号